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國民黨智庫學者去年12月19日的天才預言

金融海嘯下一個2009年的預測
December 19, 2008
作者:林建甫 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經濟預測明年台灣很糟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近公佈的「2009年各國經濟預測報告」中預測台灣將有負2.9%的經濟成長率,排行全球倒數第6。消息傳來,對於不景氣的台灣,又蒙上一層陰影。在該份報告中,台灣是亞洲負成長最嚴重國家,其次是新加坡(負成長2.2%)、南韓(負成長1.7%),香港(負成長1%)。但中國則仍然是成長最快速的主要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達7.5%。
  要預測未來的經濟狀況,基本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經濟預測,沒有水晶球,看不到未來的狀況,只是憑過去發展的軌跡跟現在最即時的資料加以研判。這跟氣象預測有點類似。但最讓經濟學家不服氣的是,氣象預測不準,往往就會獲得更多的補助,購買更多的儀器設備。經濟預測不準,恐怕還沒回去檢討模型,就先接到解雇通知書。

凱因斯的貢獻


  總體經濟的分析,我們要感謝凱因斯建構的總體經濟體系,將國民生成毛額分解成四大塊: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跟淨出口。淨出口是出口減去進口。經濟學家計算經濟成長率,基本上也可以分解此四塊的成長率,再換算能夠貢獻整體多少的成長率。
  1980到2000年間,台灣的成長結構,消費可以貢獻約5%,投資跟政府支出貢獻約2%,淨出口貢獻1%,因此整體的經濟成長率是 8%左右。當時進出口成長也很快,每年有超過 3% 的成長。所以當時台灣富起來,大家有消費,有進口、有出口,整體經濟欣欣向榮。若是分析1980 年以前,所有的數字都還要高一些。

2000年開始結構性變化

  2000年到2007 年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低於 5%。消費貢獻已經大幅下降,只有 2% 左右。政府朝瘦身邁進,成長率也是接近0。投資不振,降到約 0.5%。這段期間最大的經濟成長來源是淨出口。出口成長有5~6%,進口成長則比先前的3% 稍微低些,因此每年淨出口的貢獻往往可以達到3~4%。這就是反應這幾年經濟成長的果實,獲利者是出口產業,造就一批批電子新貴,而一般人感受不到成長。薪水不漲,原地踏步。年輕人更是連起薪都往下調。全國消費能力大大縮水。
  經濟成長率為負的意思就是整體經濟倒退。台灣六十年來就是只有2002 年的負 2.2%。當年最大的問題是美國九一一事件,波及全世界,全球貿易量緊縮,加上國內政局不穩定,核四停建的後續效應,民間投資大量減少所致。但那一年就淨出口而言,還有正的2.46%。因為進口衰退了6.6% 比起出口衰退的4.14% 產生正的效果。那一年是投資衰退 4.71%,才是最大的負成長主因。可見核四停工,政治動盪,衝擊國內有多深。

兩岸熱絡是一保障

  另外的統計資料,我們看到這幾年台灣淨出口的順差主要是賺大陸的錢。兩岸貿易每年產生超過300億美元的順差。今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出口還增長21.7%,對大陸貿易順差已達244億美元。只是下半年金融海嘯發威,會有一些影響。
  由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明年的經濟狀況,應該還不至於如經濟學人資訊社說的那麼壞。很多人擔心世界經濟衰退,台灣出口減少,但進口也會減。淨出口影響就有限。加上中國明年仍然有7.5% 的經濟成長率,配上四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兩岸鬆綁,貿易只有更熱。最近兩岸大三通熱烈的開展,就是一個最大的保證。

主計處的預測比較可信

  那麼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會多少?主計處的 2.12%還是一個很好的預測值,這其中消費0.99%,政府支出 0.23% ,投資 0.21%,淨出口 0.82%,還有一個存貨調整 -0.13%。
  政府發行的消費券830億,以目前經建會的估計,乘數效果為一,就能貢獻0.64% 的經濟成長率。加上原來的消費,及六、七年級生磨拳霍霍準備買包、準備旅行,能夠貢獻的經濟可能更大。我都不相信整體消費才貢獻0.99%。
  《經濟學人》在《2008年全球趨勢》特刊很多的預測都摃龜,主編富蘭克林遂在預測明年趨勢的特刊裡加了篇編輯的話,標題是《有關2008年:向大家說聲抱歉》。他直言:「誰能預測會發生金融風暴?我們不能。」看來他們已經為可能的預測失誤預留了伏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