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走到十字路口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歡迎來到2009年。全球經濟的命運將在這一年裡確定,可能影響到好幾代人。有些人肯定希望,我們能夠恢復2005年前後全球失衡的經濟增長。他們錯了。我們的選擇只能是以怎樣的局面來取代。或者是更加均衡的全球經濟,或者是分崩離析。選擇已刻不容緩,必須在今年做出。
我們陷入了70年來最深重的全球金融危機,結果是,在全球範圍內,既有信用、又有意願的大規模私人貸款者已「折損殆盡」。依賴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和央行信貸擴張,雖然是必要之舉,卻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它無法使經濟長久恢復增長。必須進行根本變革。
即使是最遲鈍、最自滿的人必定已經清楚,這場危機比得上戰後肆虐於發達國家的最嚴重危機。馬里蘭大學(Maryland University)的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學(Harvard)的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最近對一年前發表的一份開創性報告進行了更新,闡述了這一點的涵義 *。他們指出,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發生的歷次重大金融危機存在相似之處。通過對若干嚴重危機的綜合分析,他們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結論。
他們指出,銀行業危機平均會拖延2年,伴隨著產出的下降。資產市場跌幅深重:實際房價平均在6年內下跌35%;股票價格在3.5年內下跌55%。失業率平均在4年內上升7個百分點;產出下降9%。
原文全文連結 (FT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