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
一、馬政府上台之後,台灣股價腰斬,經濟成長率由正變負,失業率逼近5%,失業人口超過50萬人。但這還不是馬政府造成的主要危機。經濟不景氣確有其國際因素,馬政府的政策錯誤雖使我們的經濟成長、就業和股價受到比外國更大的傷害,但馬政府錯誤的政策更使我們經濟從基本上受到比這表面上的數據更嚴重的傷害。
二、政府政策難免有時會犯錯而對經濟造成傷害,但偶然的錯誤事後常可修正補救。無心的錯誤互相抵銷之後,也不太會傷害國家長期發展的方向。馬政府任用能力不夠的私黨,態度高傲而不聽人民與專家的意見,所以決策常亂成一團。這當然會傷及人民的信心、經濟效率、以及景氣,但這也還不是馬政府最大的問題。
三、馬政府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在基本心態和理念上有嚴重的偏差,這種基本或結構性的偏差,使他們的決策有嚴重系統性的偏差,也就是很多同方向的錯誤同時發生,各次錯誤不只不會互相抵銷,反而是同方向而可能相互加強,而造成系統性的偏差和錯誤,並對國家經濟的基礎造成嚴重甚至難以恢復的破壞。短短的七個月,他們在經濟方面已造成了至少五大基礎的破壞,政府財政破產、社會愈不公平、產業沒有方向、經濟依賴中國、以及民眾喪失信心。
四、政府若亂花錢,花的時候很爽快,也很浪費,但很快就會讓政府負債累累。而在政府負債偏高之後,未來政府還本付息的壓力就很大,政府通常就只能少做事而不能完成政府的責任,或者要加稅而使子孫負擔極大,不然就是要印鈔票來還債和供政府支出,而這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國民黨在中國時就是這樣胡搞,不只中國產生惡性通貨膨脹,台灣也受害而最後有四萬元換一元的結果,台灣人民幾十年的儲蓄化為廢紙
五、為了避免執政者破壞財政,各文明國家都對政府的赤字和負債設定一些規範,更要求政府支出要通過預算程序,而且政府也不能不管有沒有替代的財源就隨便減稅。然而馬政府上台這七個月卻一再玩法來逃避這些財政規範,財政紀律已蕩然無存,再搞下去許多國家人民的財產會被他們掏空,財政也將破產。這裏只舉其中的一部分:
- 半年間宣佈各種減稅措施,包括油品貨物稅、遺產稅、證交稅、促產條例擴大和延長、所得稅等等,使每年稅收減少一千兩百億元。
- 以排除公債和預算法限制擴大公共投資和發行消費券,要多舉債五千億元。
- 主權基金之構想擬動用外匯準備五千億元以上。
- 擴大國發基金至一兆元以對企業紓困和股市護盤,要向金融機構借款八千億元。
- 為大企業紓困,要保證其貸款六千億元,其中將有數千億變變成呆帳之損失。
- 無規劃配套,忙亂中宣佈保證所有銀行存款,同樣措施在東亞金融風暴時造成政府約兩兆元的損失。
- 愛台十二項建設和其他公共建設擬設立基金借款進行,而逃避公債法限制,金額可能又數兆。
- 擬將公有土地使用權及某些政府未來收益,美其名為證券化等方式先賣出去,其實也就提早把未來收益拿來用,寅吃卯糧的意思。
- 2009年預算稅收依2008年經濟成長超過4%,2009年成長5.08%編列,而目前情勢2008年經濟成長率低於2%,2009年極可能負成長,這將使2009年實際稅收比預算少一千億元以上,使赤字遠大於預算。
- 其他為吸引台商及國外資金回流等等政策,還有一堆減稅政策。而股市護盤可能造成的幾千億損失,最後也要由政府和全民負擔。
六、這種種不守法規和財政紀律的做法,將使未來政府債台高築,使未來的執政者難以施政,甚至使政府破產或造成通貨膨脹。
七、這種無管制的借錢花錢,造成很多綁樁、貪污和官商勾結的機會,也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八、政府減這麼多稅,花那麼多錢,但仔細看其中大部分是為有錢人資本家而花,弱勢者所分到的極少,這種違反社會公平的財政,已引起包括賦改會委員在內之許多公正人士的反彈。
九、讓油電肥料價格暴漲;縱容和鼓勵中國炒樓團等不動產泡沫;消費券不能用於攤販和小店;農村再生條例要讓大地主和炒作集團可以強制徵收其他人民土地,大幅開放企業赴中國投資而不管勞工被抛棄而失業,勞工自7月就很難找到工作。馬總統8 月還說失業率要降到3%。這一切,都顯示馬政府心中不管弱勢者,而一再加大社會分配的不公。
十、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就業都須賴適當的產業發展。民進黨規劃要發展讓國家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知識經濟產業,要讓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並創造更多就業的提昇生活品質產業,也要維護提供人民大量就業機會的製造業和農業。而為讓這些產業能長期留在台灣,民進黨也特別扶助這些產業的群聚效益。國民黨卻缺乏發展國內產業的規劃,他們想到的多是如何讓產業外移,而破壞國內的產業群聚。他們表面上重視的研發和行銷不只不能創造大量就業,製造移走之後研發行銷也將因沒有生產配合而漸淪為空談並不得不跟著生產外移。
十一、國民黨想發展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做中國之中心和門戶等構想,在國際上根本是笑話。瑞士信貸的中國經濟學家陶冬幾個月前來台灣時就公開說,台灣應該想想如何發展自己的特色,去上海看看就知道自己沒能力做別人的中心。
十二、國民黨要做亞太營運中心、中國的門戶、以及宣傳研發行銷卻不重視生產製造的政策構想,並不是真有一套發展台灣之可行計劃,而只是讓台灣產業可繼續外流,讓台灣經濟繼續向中國傾斜的藉口。
十三、產業外移之後難再移回,產業群聚減弱之後將更難有國際競爭力,因而可能持續減弱;下游外移後上游將被被逼跟去;生產外移後研發行銷也將移走;生產外移和勞工失業後,這類勞工的供給將永遠斷絕,而使相關產業難再復活;全國放棄生產製造之後,不只經濟發展陷入困難,弱勢者更將大量失業。迄今未有任何一個像我們這種規模的先進國家放棄製造生產,比我們小很多而有絕佳服務業發展地位的新加坡也不放棄製造生產,只有國民黨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十四、國民黨傾向中國的經濟政策大家都清楚,而為推動向中國傾斜的政策,馬政府在各項和中國往來有關的政策上,莫不高估其利益而低估或忽視其成本與風險,而且也未採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來防範人民可能受到的傷害。例如馬政府說直航可讓更多中國觀光客來,而忽略也會有更多台灣人去中國旅遊而減少在台灣的旅遊及消費。而馬政府宣示的每天三千到一萬名中國觀光客,至今則每天只有幾百人。又如馬總統說直航可讓台灣農產品更方便賣去中國,而不談中國農產品也更方便賣來。而中國農產品對台灣的出口達台灣對中國出口的五六倍,所以直航後中國多賣來的也可能比台灣多賣去的多很多倍,台灣農民的生意反而要減少。而馬政府對中國產品的大舉傾銷來台,不僅未做預防,反而讓原有的預防和救濟機制荒廢。
十五、馬政府樂見產業和就業外移,放任中國產業前來傾銷,而要大幅開放陸資來台,則台灣經濟和企業體質被馬政府搞壞之後,很多企業甚至整個經濟可能要由中國來救濟甚至控管。他們為中國要幫助台灣經濟之說法而欣喜若狂,正暴露了他們的心態。
十六、除了搞壞財政和經濟的體質,馬政府的眾多謊言也正折損政府和社會的信任。馬政府在政治和兩岸議題上常有欺騙人民之謊言,大如不存在的九二共識和他們已不敢自表的一中各表,小如華盛頓公約說台灣是中國國內不算矮化,可笑如馬英九說的猫熊在台灣中國就不會打飛彈,說謊已成為常態,社會風氣和誠信也將因而敗壞。
十七、在經濟方面,別的不談,光為股票市場馬政府就有極多謊言。例如萬長就是由萬點開始上漲;股市上看兩萬點,雖然後來說是笑話;外資已大賣時,高官說外資對台股有信心;外資已大量匯出時,高官又說外資雖賣但未匯出;外資已連續四個月淨匯出時,官員說上半年外資還是淨匯入;雷曼的債權在國際上售價只剩18%時,官員說雷曼資產大於負債,不要怕;保險公司已不敢多買股票時,政府還宣佈保險公司有八兆資金可投入股市,事後還推說錯誤的資訊是業者提供的;保險公司已虧損而資本不足時,主管機關還要調降其法定資本適足率以強迫保險公司買庫藏股和其他股票;股票明明還看跌,政府卻提供93家企業明牌鼓勵人民買,結果這些股票持續下跌甚多;讓人民買更多中國股票,以及讓台商和中資企業來台上市,都是會使台灣股價下跌的政策,政府卻把它們當拉抬股價的政策來宣佈;股價何時可真正回升,全球都沒人說得準,主管機關更不宜亂講,但馬政府的高官卻講一些預測想拉抬股市。
十八、政府和官員謊言講多了,一方面未來的所做所為得不到人民信任而使政策效果降低,另一方面也使社會互信更降低,而使未來的經濟發展更困難,再一方面是政府和上下官員謊言講多而習慣了,更以謊言代替認真的研究和政策,上下交相騙,政策品質不問可知。
十九、綜合上述,馬政府的做為不只未能救現在的經濟,更會遺禍未來,甚至動搖台灣經濟的整個基礎。財政破產使政府失去能力,使稅負必須增加,使全國債信下降,甚至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國家在全球的競爭力會受極大傷害。忽略和欺負弱勢的政策不只造成社會不平,弱勢者及其子女也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會,國家失去發展的基盤。產業失去方向和群聚,形成外移和競爭力下降的惡性循環,也失去未來再發展的基礎。經濟依賴中國的傾向不只忽略了產業和就業外移和中國貨傾銷等傷害,更將使中國得以透過經濟而控制台灣的企業家、企業、以及其他人士和政府。政府和官員的說謊則破壞社會的誠信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會使官員習於說謊而不規矩做事。國家基礎遭到馬政府如此掏空,實在危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